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一种自我中心倾向。这种倾向的特点是:家长完全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不能意识到孩子对同一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方法是最正确的。如果长期以这种倾向去教育孩子,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对大部分家长来说,自我中心倾向来自于认识原因和情感原因。在人生上,一方面认为:“孩子是我的,这样教育、培养,当然我说了算”。于是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各项具体事情,都是“我”的主意、“我”的办法最好,别人(包括孩子)不能发表不同意见。另一方面认为,“孩子太小,我是大人,孩子必须听大人的”,大人比小孩高明,比小孩成熟,“我说你听,我训你服”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家长忘记了一个重要规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内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积极性不调动起来,只是家长“一头热”,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吗?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深入的理解孩子,作为家长学会换位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换位思考”,通俗的说,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换位思考会使家长在解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时,思路客观、方法得当,不出或少出偏差,使孩子少受冤枉、少受委屈,进而提高家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那么,家长具体应该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呢?
(1)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育是双边行为,一边“教”,一边“受教”,家长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施教成功的重要因素。
倾听的前提条件是尊重孩子和具有民主意识。许多家长能做到无微不至地爱孩子,却做不到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家长应该明白,孩子虽小,也是家庭中一个平等的成员。在很多情况下,认真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在家庭中,要创造一种让孩子能充分吐露新生的气氛。孩子的话,不管多么幼稚,家长都要耐心倾听。倾听之后,分析孩子的愿望、要求,发掘其积极的成分。对于孩子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则应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孩子提高认识。孩子仍然不明白的,要允许孩子暂时存疑,等待恰当时机,再进行引导。
(2)更全面地认识孩子是换位思考的基础。
沟通是“换位思考”的准备,是父母与子女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的纽带,是全面认识孩子的开始。作为父母,不能总在高高在上,以“绝对权威”的姿态维护家长的尊严。要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同孩子交朋友、谈心。谈心是与孩子最直接的沟通方式,父母在同孩子一起游戏、看电视、吃饭的时候,可以问一问班级里、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同学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同学家里发生了什么事,班里谁学习进步快,那个同学有了什么突出变现等。最重要是,要尽量聊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谈话聊天时,家长还要善于聆听孩子的叙述,了解孩子的观点。当觉得孩子的观点、做法是正确的时候,要加以表扬,鼓励孩子大胆地做下去。反之,对于孩子认识的误区,要耐心地加以分析,引导、帮助他认识清楚。不要把观点强加给孩子,更不要训斥、打骂还。
(3)充分尊重孩子是家长换位思考的核心。
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待,可以使孩子学到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人,加速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当父母以平等、尊重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时,就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广阔的了解承认、了解社会的窗口。交流中,孩子也会向父母探究成人的内心世界,如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状态、父母的工作情况、志向等。中使孩子能够增长知识和经验,增加多父母、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错误”时。要耐心地。心平气和的摆事实、将道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所在,使孩子心服口服。若发现自己的不当之处,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这样,孩子才会从内心感激、信任父母。
尊重孩子还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小毛病”、“小错误”的宽容对待。不要急于告成,要给孩子一个“修正”的时间。另外,家长一定要注意“信守承若”。间的距离,甚至会丧失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让他们不再把父母当成朋友,慢慢对父母“关闭”自己的心灵之门。
(4)不断学习是提高家长换位思考能力的保障。
作为家长,不能只能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应该多学习一些家长的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家长,必须要学好三种知识:
第一,一个想成为孩子朋友的家长,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念。
第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特点。这一点至关重要。有一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管心或不能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认为孩子不懂事,招人嫌,使孩子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不得不保持沉默,独自承受内心的不安、委屈和痛苦。
第三,学习一些同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所谓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刊,参加一些父母讲堂、家长培训、亲子课堂等活动;也可以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咨询专家,或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家长才能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也就能理解你的付出。通过家长的换位思考,就更容易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使孩子更加信任父母,更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5)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思考教育问题。
心理换位,就是家长以孩子的身份想一想要求做和将要做的事情。这种换位,使家长的教育行为减少主观色彩。
换位思考时,应充分体察孩子的角色地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的个性特点,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孩子这个年龄时经常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换位思考,特别要强调把自己当孩子。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动孩子,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欢迎订阅慈晖学校微信公众号:cihuizhichuang
- 上一篇:家长课堂:塑造孩子高情商的六大要诀
- 下一篇:这3件精神礼物,让孩子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