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改革 让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慈晖学校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14 点击数:
改革 让梦想照进现实
——记湖南省耒阳市慈晖学校崛起之路
发表时间: 2015-5-11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者: 闫 瑞 刘远远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湖南省耒阳市慈晖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勇于创新的历程。他们仰望星空,怀着“崇尚一流、跨越发展”的教育理想,秉承“博爱、明德、勤勉、超越”的校训,努力做到“静心办教育,精心抓管理,潜心育新人”,追求打造“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一流民办学校;他们脚踏大地,着力构建“文化、管理、服务”三大体系,践行以“爱”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以“责任”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以“满意”为核心的服务精神,致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一步一步让教育远离浮躁和功利,将学生一步步变成学校的主人。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坐落在耒阳“天然氧吧”狮子岭森林公园旁的耒阳慈晖学校,千树润绿,百花吐蕊,书声琅琅,笔墨流香,是名副其实的“求学之圣地,修身之桃源”。现有教学班级100个,在校学生人数5016人,教职员工333人。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五栋,高级学生宿舍四栋,现代化的综合楼一栋,塑胶运动场两个,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配套设施,信息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培训室、多媒体功能室,样样齐全。
今日的慈晖,谁也无法想到其当初的萧瑟凋敝。
慈晖学校始创于2003年,是一所直属于湖南省教育厅审批和管理的民办学校,共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短短十二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办学基础薄弱,建设资金匮乏,师资队伍不稳,犹如“三座大山”严重地困扰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一度负债累累、生源不济,游走于倒闭的边缘,成为耒阳市委、市政府最为头痛的“老大难”。
是什么让这所学校起死回生?其涅槃重生的内因为何?有一个人的姓名铭记于慈晖校史,也必将烙印于每一个慈晖学子的心上。这个人就是王格楠,几度挽救慈晖于危难之时,并将一所濒临破产的学校缔造成如今耒阳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2013年,王格楠第四次临危受命任慈晖校长,当时留给他的是一座校园破败、人心涣散、资金断裂的残破学校。有过经商经验的王格楠骨子里有股商人永不言败的血性,他毅然挑起了重振慈晖的重担。王格楠至今回忆起来,每每都用“炼狱般的日子”来形容那段黑色过往,为了筹措资金,他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脑子里每天除了资金还是资金,头发一把一把地掉。没有别的办法,他只能四处奔走,嘴皮子磨破了,脚也起了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格楠的真诚和努力终于换来了热心的支持和帮助。
王格楠校长说,学校的发展过程十分艰难,广大教职工为此作出了极大牺牲。但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家毫无怨言,不坠青云之志,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发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使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慈晖学校能走到今天,凝聚了校领导班子和师生的奉献、心血和汗水。不禁让我们感慨:“慈晖学校缺钱,但不缺精神!”
理念引领 扬帆远航
办学理念是教育人对学校发展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本质上是指要把一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而其核心则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
长期以来,慈晖人一直在坚持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做一个有民族精神的合格中国公民!这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学校强调和深化了爱国情结教育,努力让爱国精神最大限度的渗透入学校常规教育。
在该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进一步探究如何培养人的命题,由此确立了慈晖学校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健全人格、助推成功”。王格楠校长表示,“‘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全体员工全方位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习、关注心身健康、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差异’就是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编成三个不同级部,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规划;‘健全人格’教育首先就是一项做人的事业,就是塑造人、改变人、让学生做一个好人,我们学校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培养;‘助推成功’就是我们不仅关注学生考试成功,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人生发展的成功!”他的理解和认识无疑是到位的,也是深刻的。
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慈晖学校进一步确立了“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全市一流、全省有影响的优质学校”的发展目标,“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知能并重,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程度上发展”的培养目标,形成了“执著坚韧、团结奋进”的校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的教风和“乐学善思.求真敏行”的学风。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集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慈晖学校一直将“三风”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为学校发展注入无形的推进力量。
2013年8月,慈晖学校实行了增资扩股,学校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完善了办学体制。强健了学校的“筋”和“骨”,提升了学校的硬实力。紧随其后,学校迅速启动争一流,创品牌的校园文化创建、办学思想体系的梳理、三风建设等工作,提升了学校的“神”和“气”,增强了学校的软实力。
经过一番打造,慈晖校园文化建设焕然一新,师生的精气神有了显著变化。思想的统一带来了行动的自觉,行动的自觉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狠抓管理 成于精细
在慈晖学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共识。这不仅是源于学校管理无序、人员混乱的前情,更是出自学校整顿局面,为做强做大奠基的初衷。正如王格楠校长所言,“生源、师资、管理和教学硬件是一个学校成功发展的要素,我们没有优质的生源,教学硬件一般,只有在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上下工夫。”
学校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体系,使学校管理不断走向科学、民主、有序化的轨道。“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慈晖学校积极践行“学校管理无小事”、“时时处处皆教育”的学校管理理念,将管理中的每一件小事做细、做实。
随着管理措施的铺开,慈晖人逐渐意识到,管理必须与评价共生共长,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管理工作的深化。于是,“一三九立体管理体系”、“五维三级评价体系”、“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等应运而生。
一三九立体管理体系:“一”就是指校长室,学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撬动整个管理体系的“杠杆”。每周一次行政例会,把上周工作进行点评和下周工作作安排。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管理的“终点”;“三”就是指三个学部,因为学段比较多,学校设立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三个学部,各学部自主开展本学部的教育教学,这样管理重心和责任下移,使管理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九”就是指在学部里又分九个级部,即每个年级分三个不同层次的级部。这样管理工作的落着点更具体,工作更细化。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网络体系。在整个管理网络中,除校长外,大部分是一线教师,所以整个学校的决策依据更科学性、民主性、工作目标的制定也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控性。这套管理体系之所以说它是立体式,是因为它充分体现了“相信教师,利用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思想。这种管理体系的运行避免了传统管理校长坐着不知站着腰头的下命令、最后落实不到位或者传达到基层已经严重偏离了主题的现象。而且,放手发动教师,把教师捆绑评价,可以把所有教师都调动起来。
三维五级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注重以学评教、以评促教,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控制和打压,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对教师的课堂评价采用百分制,包括五个维度。即教学课后自评、教研组互评、年级组互评、教研室抽评、学生当堂测评。每月根据以上五个维度的总分汇总,确定科任教师的课堂评价综合分数,由此确定三级优秀称号:课改先进、课改能手、课改标兵。同时,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看学生的成绩和分数了。看学生的进步和综合发展,每月学校都评选出“进步之星”、“文明之星”、“阅读之星”、“展示之星”、“才艺之星”等称号。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参与学校日常管理。校长放权给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自主管理委员会可以直接参与学校方方面面管理。从横向看,学生可以直接跟校长洽谈学校工作,从纵向看,学生自主委员会可以直接对各班级进行管理,各班班委会对本班各小组进行管理。而每个小组根据分工不同分配小组长,所以小组的每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样就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管的学生自主管理新局面。
教师成长 注入活力
民办学校在发展的时候有时会受到某些制约,同时,也有其生命的活力与内在的潜力,关键是如何让这种活力常盛不衰,让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民办学校需要充分利用机制的灵活性,唯才是举,将人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将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支柱之一。
教师队伍是一个特殊群体,尊重他们,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他们就会生成“士为知己者死”的极大的工作热情。相反,他们也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应付学校领导布置的任务。王格楠校长深知其中奥妙,真心为教师做事,努力做到与教师同心同行同乐,慈晖的发展也由此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校一方面高度关注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还特别重视教师思想素养的发展,因为只有有良好的思想素养作支撑,才能确保业务素养发挥出效益。学校大力倡导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明确要求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格修养,钟爱教育事业,愿为教育献终身的信念;关爱学生,特别要关爱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找回自信,超越自我,不丢掉一个差生;讲究教育方法,不体罚、不谩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心态,让他们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教育教师廉洁自律,不要向家长学生索取钱财物,用自身的行动净化社会,为教师职业增光彩……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王格楠校长坦言,慈晖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很多学校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教师外出学习的时间、经济、精力的成本都很高,因与外界直接交流机会少,教师的自我专业提升意识、危机竞争意识都不强。长期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缓慢。近年来,慈晖学校每年陆续引进大学生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都比较欠缺,面对这种形式,学校着力通过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实现人力整合、资源共享、共同协作,达到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同时,学校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构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自我反思是个人成长的阶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反思深刻的程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学校在这方面不断拓展教师的自我反思平台。除了加强每节课课后反思、集体备课反思、听评课后反思外,每个年级部每天进行一次反思会,对教育教学情况反思。现在的教师已经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通过一次次的反思,教师们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将听评课、集体备课、每年教师节师徒结对、导师制常态化,让“同伴互助”落到实处,通过同伴互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老教师也从年青教师身上学习活力,学习与学生之间没有距离的相处,达到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促进了整体教师队伍的成长。
学校不断完善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学习新课改理论,学习“课堂管理会者不难”“我是人民教师”“赢在课堂的途径和方法”等书籍,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武器。同时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通过观看专家讲座、课堂实录视频等方式研究解决的方法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师发展的快慢与优劣,决定着学生成长的快慢与优劣。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成长。慈晖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为教师持续发展积蓄能量,也是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
高效课堂 变乃重点
有人说,如果丢了教育的灵魂,走尘俗之路,那么,离穷途就不远了,而慈晖学校在前进中怀揣危机,时刻思考脱俗自救,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新改革,在“三四五六”教学模式的的探索中,将学校托起举高。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影响课程实施水平的关键要素。慈晖学校在深入剖析课堂后,发现传统的课堂存在严重的理念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如“以人为本”喊得震天响,但课堂上却看不到学生,仍然以教师的讲稿为推进课堂的凭借;以学定教背得滚瓜烂熟,但课堂上基本不让孩子暴露问题,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多的是结合教师的理解推进课堂进程!究竟是为什么会形成此局面?王格楠校长认为,之所以实践上没有改变,我觉得是老师们缺少“工具”!缺少让理念扎根课堂的“工具”!
如何让理念落到实践上来?慈晖率先从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入手!传统的课堂一般是从教师讲解开始的,这样的结构屏蔽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经历和体验,隐藏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最近发展区,既不能很好地做到以人为本,又不能落实以学定教。该校将课堂结构“反转”,任何一个模块或知识的学习都要从学生自学开始,自学完成后再小组内互相分享交流共同提高,把学生差异变成课程资源,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困惑,教师再介入点拨助学,最后让孩子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和梳理整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惑。由此,2014年,慈晖学校正式提出了“三四五六”真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工具”,让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等核心理念从理论向实践迈出一大步!
何谓“三四五六”课堂教学模式?解读这模式的内涵就是:“三”就是课堂的三个原则,即:真实课堂、快乐课堂、高效课堂;“四”就是四种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巩固课、反馈课;“五”就是每节课的基本流程,即:课前板书——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学生活动——教师点评;“六”就是每节课的六个环节,即:独学积累——群学提升——小组展示——班级展示——整理纠错——当堂训练。
“三四五六”课堂教学模式给慈晖学校带来的变化,从本质上讲主要有三点:一是师生的角色可以发生转化,学生可以做老师,老师可以做学生;二是从课堂上来说,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三是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传授式教学为既有传授式,又有发现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元的教学方式。
学校当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对学生的座位进行了调整,采用合围式代替秧田式,因为合围式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相互探讨、交流问题;二是教室里四周都设置了黑板,尤其是后方黑板和侧面黑板的增设,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参与、积极展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空间;三是改变了备课方式,凝聚教研组的力量,采用一课三备,学校实行讲学稿,教师不再使用备课笔记,讲学稿既是学案,也是教案,做到了学案和教案的统一。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慈晖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课堂上有许多问题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碰撞后新生成的,有一些可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设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强的专业素养、较好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多下功夫、多研究学生、深挖教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这自然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这点来说,该校的课堂体现着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三四五六”课堂改革下的慈晖显得生机勃发,但求变的慈晖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他们深入探索课程改革,以期实现课改成效的最大化。就在今年,慈晖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教材国家化”的课程改革战略,开发了校本教材,开设了选修课和必修课,实施了“走班制”教学。这样使慈晖学校变成一所着眼于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一所真正构建“以生为本”个性多元课程的学校,一所培训创造性思维和智慧课堂的学校。
特色发展 个性成长
国家一直倡导高中办学的特色化,王格楠也一直思考慈晖学校是否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何让慈晖学校成为一所特色明显的学校。他表示,“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样的学生是适应未来社会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是快乐幸福的,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不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其实教育在更大程度上不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定模式的人,而是应该努力为每一个个性鲜明的学生提供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凡是从慈晖毕业的学生,个个都那么个性鲜明、那样富有张力。
学校从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入手,以活动为抓手,帮助学生个性成长。该校对学校资源和场地进行了整合,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是做梦的地方,社团是做好的载体”,学校大力开展社团活动,成立创意空间、话剧社、舞蹈社、记者站、文学社、播音主持社等二十多个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参加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社团组织。学校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特长,发挥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保证每天运动时间不低于一小时,学生参与率达100%,同时学校与社会力量联手.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学生成长管理。
多样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学生热爱生活、朴实乐观、健康阳光,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养。
今天,慈晖学校走过了十二年的风雨历程,脚步清晰而凝重。正是因为这里有一支有理想、高素质教师队伍,在他们春风化雨的教育下,孩子们在学校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以及如何面对人生。这个团队在湖南、在耒阳教育的一线,奉献着教育的智慧,以大教育观引导着教育教学实践,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使慈晖学校成为当地民办教育的一个窗口,一面旗帜。
文章地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5/11/content_43530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