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教师仍有学习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在中学,课堂效果主要体现在: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本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拓展性、延伸性知识。
确保课堂效果
一节课40分钟,怎样保证学生每一分钟都能认真、专心、高效,努力学习、认真记忆相关的知识呢?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出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
其次,教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室中的几块黑板。在教室中,不仅有正面的黑板,还有背板、侧板、外板等,有丰富的黑板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分成几个环节,一环节一巩固,在不同的黑板区域进行呈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黑板区域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黑板直观地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情况,以便于及时作出调整。
再其次,课堂上要发挥好小对子的监督和检查作用。每名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学习伙伴,也就是小对子。教师可以在学习某个内容时,设计对子检查过关的环节。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小组,让小组长发挥自己的作用,督促小组成员学习课堂内容。
最后,还要重视针对全班学生的分层次达标测评。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教师会根据课堂内容的延伸、拓展性知识,出示相关题目。学生准备好测评纸,完成测评训练,然后对子之间相互批改。教师还会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的测评进行验收,亲自批阅、反馈效果。学校的课堂拥有多重保障,再加上及时反馈、追踪回访,会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掌握学习方法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应该考虑,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帮助,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学习内容。
在新生入学培训时,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七年级语文课《在山的那边》为例。在上课初期,教师会亲自带领学生学习这首诗歌。在初步学习完成之后,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这首诗歌到底分几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分别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习这些内容的方法和意义是什么?在小组合作和教师点拨下,学生会总结出课文的学习大致分为读、析、悟、获4个环节。之后,教师再出示一篇新文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总结归纳。这样,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之下,学生看到一篇文章,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在哪里,应该如何分析,自然也就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当然,这种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操作的时候,要细心、要耐心。
学习不等于必须“从师”,“从师”只是学习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离开学习就没有教师,但是离开教师却仍然有学习,这才是需要追求的教育目标。
课堂是“人与书”的教育,教师所承担的,不仅仅是40分钟的知识学习,更是与一个个期待被滋养的心灵之间的爱的交流,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健康发展、茁壮成长。